庭院作为农村基层治理的最小单元,庭院“微网格”承担着基层社会治理的“大任务”。近年来,大树镇坚持党建统领基层治理,以庭院塑形、党建铸魂,打造初心向党、真心为民、暖心助企、匠心聚才、安心乐业的“五心庭院”,打通党建引领群众、服务群众的神经末梢,努力实现村情民意收集在庭院、服务管理扎根在庭院、民主议事开展在庭院、邻里纠纷化解在庭院、重点工作落实在庭院,携手共建幸福庭院、和谐庭院、美丽庭院。
初心向党,建“红色庭院”。把庭院作为党群活动阵地,构建“村党支部+网格党小组+庭院微网格+庭院党员+党员联系户”的组织体系,推动理论学习、党建活动、民生服务、民主议事等各项工作下沉网格、走入庭院、贴近群众。突出党员示范带动,把红岩先锋党员责任区划到庭院,发挥农村党员在联系服务群众的先锋模范作用,建立党员联户机制,推动1名党员联系庭院2至5户群众,带动群众参与庭院建设和管理,凝聚庭院共治力量,建设一支初心向党的干群队伍。打造庭院议事点,拓宽群众民主协商渠道,建立庭院议事问题收集、组织协商、反馈落实工作机制,实行庭院问题 “群众自决协调解决、庭院自主协商解决、村(社区)召集议事、乡镇吹哨协助解决”四级问题处置机制。2024年开展庭院理论宣讲23次,召开庭院群众议事16次,群众自主解决事项78件。
真心为民,建“惠民庭院”。建立庭院党群服务站,把党建力量融入庭院,组织52名机关干部、家庭医生、教师队伍下沉庭院,通过庭院党群服务站开展“我为群众办实事”和集中宣讲、现场咨询、矛盾化解等多种活动,讲解教育、医疗、养老及财政优惠等政策100余次,面对面解决群众“急难愁盼”问题54件,化解邻里纠纷18件,有效拉近与群众的距离,建立了和谐党群干群关系。网格党小组牵头,招募庭院热心群众,组建志愿服务队5支,重点围绕民情民意收集、环境治理、助老爱幼、文艺宣传等开展服务,2024年收集民情民意35件,助老爱幼130人次,文艺宣传3次。通过“党建”带动“群建”,积极推动庭院党员、热心群众带头参与庭院服务工作,营造了良好的邻里氛围。
暖心助企,建“致富庭院”。建立“党委统一领导、镇村齐抓落实、党员干部指导帮扶、群众广泛参与”的工作机制,探索实施“党员聚在产业链上、群众富在产业链上”的“双链建设”, 17名党员干部与产业大户、个体户进行结对共建,选派7名懂农业、有技术、会营销的党员干部帮助企业产业提质、产品营销,实现了党员带动、全民参与兴产业的良好格局。同时,探索产业大户示范带动、乡贤能人回乡带动、企业联结带动的“三带”措施,政府在土地流转、金融投资等方面给予帮助支持,吸引在外成功人士回乡和本土能人留乡,助力庭院经济发展。累计培育出新型农业经营主体12个,致富带头人20余名,示范带动500余户。
匠心聚才,建“群英庭院”。把引才、育才、用才作为重点,充分挖掘庭院内人才资源,建立庭院内人才智库,挖掘“土专家”28人、“田秀才”22人、乡贤43名、大学生136名。利用春节、中秋等外出乡贤集中回乡机会,组织开展人才沙龙、茶话会等活动,吸引23名外出经商务工人员、企业家、高校毕业生等各类人才返乡创业,推动形成人才回归、资金回流、产业回乡的良好局面。建立庭院人才驿站,邀请5名乡贤能人担任名誉庭院长“开班授课”,开展多元型、差异化、菜单式培训,提升乡村人才专业能力,培育开展“新农人”。累计举办“新农人”专题培训班6期、“农技大讲堂”12期,开展宣讲30余场次。
安心乐业,建“和美庭院”。聚焦“和美庭院”建设,采取庭院议事、宣传宣讲等方式,引导群众主动参与“和美庭院”建设,点亮庭院和美共富生活,实现群众安心乐业。以新时代文明实践活动为载体,建立“和美庭院”利益联结机制,落实群众门前“三包”工作责任,常态化开展人居环境整治、垃圾分类等活动,综合运用“红黑榜”晾美晒丑,运用积分兑换等方式引导群众参与到和美庭院建设上来,让庭院从“脏乱差”变“洁畅美”。组织开展先进典型评选活动,评选清洁家园15户、孝善家庭19户、文明家庭27户、大树好人26人,让乡风文明有“镜子”可照、有“标尺”可量,群众从“等靠观望”变“带头示范”、从“无人管理”变“主动治理”,实现一庭一院大和美。
(来源:大树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