乡村美不美,要看家乡水。农村黑臭水体治理攻坚是推动解决农村突出水污染问题,高水平建设和美乡村,全面推进美丽重庆建设的一项重要举措。2023年12月,根据市委、市政府统一部署,奉节县全面启动农村黑臭水体清零区县创建工作,将农村黑臭水体治理作为一项重要的民生实事摆上重要议事日程,因地制宜打出一系列治理组合拳,一幅“山青水美”的和美乡村画卷徐徐展开。
“这条沟渠又黑又臭,污水四溢,尤其是到了夏天,味道极其难闻”,居住在安坪镇海角社区瓦屋河坝沟渠周边的村民冉术清说。原来,安坪镇海角社区安置点由于污水管网破损,周边1500余人生活污水未完全收集且溢流至瓦屋河坝沟渠,致使河道颜色明显异常且持续散发臭气,形成了长500余米,面积达1200平方米的黑臭水体,河体周围还长满了杂草,堆满了各种生活垃圾,严重影响了当地村民的正常生产生活。
针对这种状况,生态环境部门积极行动,将该农村黑臭水体治理纳入长江大保护PPP项目,根据污染成因,采取截污控源、清淤疏浚等治理措施,投资1601.22万元,在海角社区安置点新建DN400污水管网1881m,预留DN150接户管3000m,新建150m3/d污水处理站1座,用于收集处置周边居民生活污水。同时,对该河道进行除杂、护坡,缓解河道淤积水流不畅的问题,该项目已于2024年11月竣工。经过一系列治理措施,瓦屋河坝沟渠的水体质量得到明显提升,臭味消失,原先浑浊的水也变得清澈透明,不仅成为了大家休闲纳凉的好去处,河里的水还可以用来灌溉田地,大家从过去的“遮口掩鼻”、“绕道而行”变成了如今的“喜笑颜开”,曾经的“臭水沟”真正变成了群众身边的“幸福河”。
海角社区只是奉节县农村黑臭水体治理的一个缩影,像瓦屋河坝沟渠这样“完全变了模样”的农村黑臭水体共有10条,分布6个乡镇8个村(社区)。自开展农村黑臭水体清零区县创建工作以来,奉节县以“全面清零、全域清零、长治久清”为工作目标,深入开展清淤疏浚、乡镇污水治理提升、农业面源污染治理、美丽幸福河湖建设等“九大行动”,对全县10处农村黑臭水体“一水一策”精准施治。目前,全县已提前1年全面完成农村黑臭水体治理任务,累计消除黑臭水体面积16890平方米,约2.1万名村民群众直接受益,农村人居环境得到极大改善,群众获得感、幸福感显著增强。
为巩固和提升黑臭水体治理成效,让水清岸绿景美的生态环境实现长效化,奉节县还建立了运维管理、社会参与、监督考核“三项机制”,将黑臭水体纳入河长监督管理范围,设立村级专管员,开展日常巡查,及时打捞和清除河道(塘、沟渠)内的垃圾、漂浮物,确保“有淤常疏、清水长流”。同时将巩固农村黑臭水体治理成果的环境保护要求纳入当地村规民约,引导公众主动参与到长制久清工作中来,从旁观者变成环境污染治理的参与者和监督者,积极营造自觉防污治污的良好氛围。并将农村黑臭水体治理、农村黑臭水体清零区县创建工作作为生态环境督察重点内容,对推进不力的进行通报和约谈,将工作推进情况与农业农村系统赛马比拼、生态环保督察问题清单、生态环境高分报表等机制充分衔接,强化结果运用。
农村黑臭水体治理作为解决人民群众身边突出生态环境问题的重要民生工程、民心工程。奉节县将进一步健全监管和保障机制,持续推进农村黑臭水体清零行动,对农村黑臭水体问题清单实行动态管理,发现新增一处,立即整改一处,以良好水生态环境助力美丽乡村建设,让群众尽享“绿色福祉”。
(全媒体记者 荣合清 通讯员 田胜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