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最新消息 > 正文

库区应如何强县,怎样富民?

发布日期:2023-06-08 10:08

郡县治,天下安。习近平总书记曾在视察调研时指出,要准确把握县域治理的特点和规律,把强县和富民统一起来,把改革和发展结合起来,把城镇和乡村贯通起来,不断取得事业发展新成绩。


6月6日至7日,市委书记袁家军前往位于三峡库区腹地的巫山县、巫溪县、奉节县,围绕危岩地质灾害防治、推动库区高质量发展等进行调研,强调要坚持共抓大保护、不搞大开发,走出一条生态优先、绿色发展的强县富民新路子。


无独有偶。前不久,重庆市党政代表团赴山东考察,两省市召开山东•重庆东西部协作第十九次联席会议,提出要携手打造山区库区强县富民标志性成果。


什么是强县富民?在积极推进以县城为重要载体的新型城镇化建设和促进共同富裕背景下,重庆如何实现强县富民?对三峡库区而言,强县富民新路子,未来应该怎么走?

▲游船行驶在长江三峡巫峡段。谢智强 摄/视觉重庆


位于长江上游的三峡库区,皆是山川形胜之地,蕴藏着古老的巴渝诗意。


“夜发清溪向三峡,思君不见下渝州”“瞿塘峡口水烟低,白帝城头月向西”……一句句脍炙人口的诗句,揭示了三峡库区拥有得天独厚的生态资源,是实现强县富民的“金山银山”。


然而,推动三峡库区高质量发展,目前仍面临着不小的挑战:


经济总量偏小。重庆的县域经济底子薄,尤其是库区农村人口众多、发展相对落后,经济总量偏小。2022年,全市库区15个区县地区的GDP约1.1万亿元,其人口占全市约1/2,但一般公共预算收入仅占全市约1/4。


产业基础较弱。库区至今尚未培育形成核心产业,群众增收致富能力不强。相关数据显示,2022年渝东北、渝东南常住人口城镇化率分别为54.51%、51.68%,而重庆全市城镇化率达70.96%,与其他区县还有一定差距。这也说明了目前大部分山区库区的区县尚未培育形成核心支柱产业,反映出吸纳农村转移劳动力就近就业能力较弱,产业空虚导致城镇综合承载能力不强。


集约发展不够。虽然三峡库区有着丰富的旅游资源和厚重的人文历史,开发潜力巨大,但抱团发展共建“旅游联合体”合力还不足,对当地经济的带动力尚需加强。同时,在农特产业方面,虽有奉节脐橙、巫山脆李等品牌,但存在品质高而价钱偏低、业态散且品牌杂、集约发展不够等问题。


▲5月14日,三峡人才节在万州举行。付作侨 摄/视觉重庆

追本溯源,制约三峡库区高质量发展的因素,主要有哪些?


产业发展需提质增效。三峡库区对市场、资金、技术的吸引力相对较弱,所以大工业、现代制造业布局较少,三产业中的现代服务业发展相对滞后。而在农业方面,集中连片的优质良田较少,耕地分散化、碎片化,利用成本高、效益差,宜机化农田面积不足耕地面积的30%。所以三峡库区的一、二、三产业均需提质增效。


生态环保压力较大。三峡库区是全国重要的淡水资源储备库和生态功能区,生态环保任务较重,需投入相关资金防治地质灾害、治理部分污染项目。另外,在维护库区生态环境的前提下,产业引进门槛较高、选择面较窄,支撑县域经济持续发展的作用不够明显。


巩固脱贫攻坚成果任务仍然较重。在重庆17个山区库区相关区县中,包含了14个原国家扶贫开发重点县和1个市级扶贫开发重点县,目前共有防止返贫监测对象2.51万户7.8万人、占全市81.5%,巩固脱贫攻坚成果任务仍然较重。


人才支撑不强。库区“三农”人才匮乏。相关数据显示,重庆山区库区有知识、有管理经验、青壮年的返乡人才占比不高。这对库区的发展带来一定挑战。村新生代力量较少,部分家庭仅剩老幼留守。部分基层干部带富能力不够,人才支撑不强。


▲奉节三峡之巅景区吸引众多游客。李星德 摄/视觉重庆

推动县域经济发展,实现强县目标,最终是为了富民。在坚持共抓大保护、不搞大开发的前提下,如何推动三峡库区高质量发展,走出一条生态优先、绿色发展的强县富民新路子?


打好三峡牌。“朝辞白帝彩云间,千里江陵一日还。”三峡库区生态旅游资源丰富,自古就有许多文人墨客在此留下名诗名篇。接下来,可以推动库区文旅进一步协同发展,把旅游业发展成为库区支柱产业之一。


比如,支持库区打造长江三峡黄金旅游核心带,统筹开展景区建设、游线打造品牌营销,推进景区互联、游客互送、品牌共用、市场共育,一起扩大“长江三峡黄金旅游核心带”品牌影响力,打好“三峡牌”。


打造农业绿色产业链。乡村要振兴,关键在延长产业链,打造第六产业。所谓第六产业,就是按“1+2+3”的思路,让工业和服务业为农业赋能,打造从田园到餐桌的高端绿色产业链,通过延伸产业链条,增加就业机会,带动乡村共富。


比如,忠县始终扭住柑橘这一主导产业,发展柑橘种植面积36.5万亩,构建起“从一粒种子到一杯橙汁再到榨干吃尽”完整产业链,拥有派森百等橙汁加工企业2家,打造全国最大的柑橘网上交易中心,年综合产值达40亿元以上。


深化区域合作。众人拾柴火焰高。目前,渝西地区各个区县,正在合力打造新能源汽车产业集群。三峡库区也可加深区域合作,集中资源,抱团发展。比如,万州和开州、四川的达州就建立了“三地三级”的工作机制,推动“川渝东出智慧物流港”“产业合作示范园区”“巴蜀旅游走廊”等合作项目,助力川渝东北一体化发展。


发展“归雁经济”。库区要发展,关键是要把人才留住。只有家门口有好工作,才把人才留得住。一方面,要加大扶持年轻人返乡就业、创业力度,充分激活县域经济。另一方面,可以在职业学校设置“乡村全科人才”定向培养专业,为乡村培养抓党建、懂管理、善经营、有技术的实用型本村人才。


培育“顶天立地”产业。产业是发展的根基,是群众增收致富的关键。庆工商大学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协同发展中心研究员莫远明教授认为要打造山区库区强县富民标志性成果,要牵住产业这个“牛鼻子”,培育“顶天立地”的产业。“顶天”,即向上要服务经济发展大局,融入现代化产业体系;“立地”,则需在“顶天”的框架下聚焦本地特色,形成产业核心竞争力。


跳出库区谋发展。推进强县富民,需要跳出库区谋发展。比如,重庆开州和山东寿光成立鲁渝蔬菜公司,寿光通过股份分红、技术支持入股,开州当地通过土地流转入股的形式,盘活了各方资源,促进了经济发展。


在莫远明看来,三峡库区应利用好共建“一带一路”、长江经济带发展、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西部陆海新通道建设等国家重大战略落地机遇,以及东西部协作、定点帮扶等国家政策,让库区主动融入区域发展大局。


心之所向,素履以往。三峡库区有被称作巫峡中心郡的忠县、万川毕汇的万州、上古盐都的巫溪、千年诗城的奉节……在各种资源禀赋的加持下,更多的绿水青山将持续转化为金山银山。一条生态优先、绿色发展的强县富民新路子,将在三峡库区越走越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