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最新消息 > 正文

“痴人”唐刚:四十余年的诗歌情结

发布日期:2023-05-26 19:01

“这次在诗城奉节的几千年浓烈文化氛围里获得唐刚诗歌奖,对我是一种终生的鼓励。由衷的感谢诗人唐刚先生捐出40年全部稿费20万元,设立引起中国诗坛震动的唐刚诗歌奖。”5月20日,对诗人唐刚来说意义非凡。在这个谐音含义“520”的特殊日子里,一群视诗歌为爱人的诗人、作家,从山东、广西、江苏、四川等地,千里迢迢赶赴“中华诗城”重庆奉节,与奉节本土诗人、诗歌爱好者等110余人齐聚,如约参加第二届唐刚诗歌奖颁奖仪式。

唐刚是谁?为什么以个人名义设立“唐刚诗歌奖”?是什么力量支撑他完成这一创举?

这一切,要从唐刚四十年前种下的一个梦说起。

28岁梦想萌芽

唐刚,重庆市奉节县长安土家族乡人,生于1952年。受他母亲的影响,从小便对诗歌产生了浓厚的兴趣。“因为我母亲读过三年私塾,在我六七岁的时候,她经常背诵古诗给我们听,印象特别深刻。”

生长在农村的唐刚,由于家境贫寒,初中没毕业,就进厂当了工人,下井挖煤、运矿、移架,在生活的“底层”,他跌跌撞撞,摸爬滚打,尝够了人生百味。尽管这样,唐刚的心中一直没有放弃对诗歌的挚爱。在令人窒息的煤窑中,诗歌成了他在黑暗中前行的探照灯。

1975年,在“繁重”的体力劳动之余,唐刚开始悄悄地写一些“分行”的句子,从那时起,他的诗歌创作之路随着黝黑发亮的煤炭一天天掘进,逐渐开始启步。“那段日子,我与文学在苦加累中相伴,在希望与憧憬中相存,在快乐和伤痛中相依,每天我都在黑暗中追寻心中的那束光。”

1980年,唐刚第一次在《万县日报》上发表了他的处女作品《我的诗》,表达了对诗歌、对文学的热爱。

《我的诗》发表后,唐刚收到了平生第一张0.8元的稿费单。“当时我心里百般滋味,各种感受交织,至今记忆犹新。”

那年,唐刚连续在《万县日报》发表了6首诗歌,稿费多的1元,少的0.6元,他将这些稿费一分一厘的写进自己的“诗文发表剪辑簿”。之后,唐刚接二连三的在报刊上发表作品,逐渐有了名气,他也随之脱离了黑暗的地下煤洞,被推荐到县税务局办公室工作,成了工薪一族。在做好本职工作的同时,唐刚依然勤奋写作,先后在《人民日报》《诗刊》《星星》《青年文摘》以及台湾《诗世界》《世界诗叶》等200余家报刊发表诗作。

1981年,热恋文学的唐刚得知了一个令他震惊的消息,茅盾先生要用自己一生的25万元稿费设立“茅盾文学奖”,这让他深受触动和启发,当时便萌生了要用自己一生的稿费设立“唐刚诗歌奖”的想法。“如果不写诗就没有我的今天。我因为爱诗而写诗,因为写诗而得稿费。得了稿费就要感恩诗歌,回报诗歌。”唐刚说。

从那时起,“梦想”的种子就深深地扎根埋藏在了唐刚的心中,那年,他28岁。

40年用心准备

“有一次小范围诗友聚会中,我提出了要创立‘唐刚诗歌奖’的想法,当时旁边的一个人就用不以为然的眼光,先看了我一眼,再瞟了我一眼,然后还瞪了我一眼。”唐刚说,当他给文朋诗友分享自己要创立“唐刚诗歌奖”的“秘密”后,在场的人以为是他喝醉了,眼里都充满了疑惑,甚至有人当场发问:“当今天下,世界级国家级省市县级有千百种不同形式的诗歌奖,唯独你唐刚以个人名义设奖,请问这是国事还是家事?是诗歌自娱还是诗歌担当?是哗众取宠还是心底呐喊?”

后来,更有尖酸刻薄的人传出了一些闲言碎语:茅盾何许人也?唐刚何许人也?中国现代文学史离开茅盾就不完整,中国当代文学史减少100个唐刚照样圆满。

......

面对外界的各种冷潮热讽、风言风语,唐刚心若止水,波澜不惊。他调侃的说到:“我如果不写诗,天天去搓麻将,说不准获得的稿费早就血本无归,人家不仅不会说声谢谢,反倒会说手臭。”

于是,唐刚把从1980年到1986年的全部稿费存起来。到1991年8月,账簿上的稿费达到4000元时,他拟出了初步的《唐刚诗歌奖设奖方案》。最初的设想是,稿费积攒到10万元就开始实施,但考虑到用10万元基金的利息做奖金太少,便把稿费目标定到20万元。

于是,唐刚笔耕不辍。2014年,他一年创作了五部诗集,写下了1256首诗歌。到2019年4月,唐刚已创作新诗9000余首,收到包括诗歌、散文、歌词以及新闻报道等各类型文体稿费2012笔,他的“诗文发表剪辑簿”上终于积累到了208264元。

2016年元旦,唐刚公布将用近40年发表文学作品的全部稿费20万元,设立永久性“唐刚诗歌奖励基金”,用银行所得利息,奖励奉节、重庆以及中国优秀诗人。

于是,成立夔州新诗研究会,设立唐刚诗歌奖基金理事会,制定章程,发布征集启事,成立组委会、评委会……可以说,唐刚每天都周旋于请示、汇报、咨询、评估、讨论、研究等程序,隔三差五还要去邮局背回一坨一坨参赛诗人寄来的三部诗集,并逐一编号、登记,在网上发出诗集中的代表作。

“好在有家人的支持,妻子文化不高,但对我写诗很‘宽容’,两个儿子知道我视诗歌如生命,也非常的支持。好在有各大报刊、网络的喝彩与赞扬,有全国众多诗人、诗歌爱好者的好评与点赞。更加难能可贵的是,奉节县的有关管理机构一路绿灯,畅行无阻,加速了‘唐刚诗歌奖’的推进。”唐刚动情地说。

古稀之年圆梦

准备40年,编织40年,等待40年,只为心中的一个梦。

2017年,“唐刚诗歌奖”面向全球华语诗人正式发出征稿启事,一年多时间,就收到国内及海外226部参评诗集,经过诗坛大伽初评、复评、终评,终于,在2019年的5月10日,首届唐刚诗歌奖颁奖活动成功举办。

2019年,“唐刚诗歌奖”再次面向全球华语诗人发出征稿启事,海内外华语诗人竞相参与,近一年时间,收到了186部参赛诗集。经过诗坛大伽初评、复评、终评, 终于,在2023年的5月20日,第二届唐刚诗歌奖颁奖活动成功举办。

逐梦40年,圆梦已古稀。从1981年暗自“妄想”到2019年公开颁奖,唐刚从风华正茂的年纪变成了70余岁的退休老头。

第二届唐刚诗歌奖颁奖仪式那天,唐刚坐在主席台最左边,他认真地聆听着获奖者的感言:

唐刚是我多年的文学朋友,令人敬佩。他将他多年得到的微薄的稿费积攒起来设立唐刚诗歌奖,对全国范围内的诗歌力作进行扶持、奖掖,这使我们看到了文学事业的本真的光芒。

感谢诗人唐刚先生,在诗歌奖项不断贬值的今天,来自民间的、个人设置的奖项,因饱含着真纯的大爱情怀和奉献精神,理应受到人们的尊重和珍惜。

这不是结束,而是我诗歌生命新的开始,我将把获得唐刚诗歌奖作为一种莫大的荣耀,写入下一部诗集的扉页。

......

可能是获奖者的感言触动了唐刚的心,他多次把头望向天花板,后来当他把头放下来的时候,泪水从眼眶里溢了出来。台下110余位外地和本土诗人此时也心潮起伏、感慨万千。

是啊!四十年时间,走过的可是他唐刚的大半生啊!艾青说:“为什么我的眼里常含泪水,是因为我对这土地爱得深沉。”唐刚热爱诗歌和热爱家乡就是这样,如痴如醉,欲癫欲狂。

“三峡是诗歌的故乡,自古以来,无数文人墨客在奉节、夔门、白帝城感怀放歌,煌煌九卷本《夔州诗全集》,奉节留下了4464首诗作。更有李白、杜甫等大诗人,留下脍炙人口名篇。设立唐刚诗歌奖,就是为了不辜负奉节这个“中华诗城”的美誉,打造出一张永久性的诗歌文化名片,一个让天下写诗人都向往的诗歌高地!”唐刚说。

【唐刚简介】

唐刚,重庆奉节人,生于1952年5月,笔名星河,网名重庆唐刚,奉节县夔州新诗研究会名誉会长,唐刚诗歌基金理事长,《中华诗城》主编。著有诗文集55部。2017年中国新诗研究所“中国新诗百年庆典诗作评选,被评为中国新诗百年百位最具活力诗人”。曾获2006—2007中国首届网络文学节诗歌类二等奖、中国作家协会“长江颂”全国游记散文征文三等奖等数十次诗歌、散文征文奖。

(全媒体记者 荣合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