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生育早已超越家庭私事,成为关乎国家发展的关键命题。随着二胎、三孩政策落地,“该不该生”“怎么生”的讨论引发全社会关注,既关乎家庭幸福,更影响政策实效。
从国家战略看,生育是优化人口结构的核心。当前老龄化与少子化叠加,社保基金因“领多缴少”面临压力,劳动力供给萎缩将削弱经济活力与竞争力。鼓励生育能补充劳动力储备,缓解老龄化冲击,为长远发展注入动力。经济层面,充足劳动力支撑产业发展,婴幼儿及衍生消费更是拉动内需的重要引擎,新生儿减少将直接导致内需萎缩。社会层面,多孩生育可优化“4-2-1”家庭结构,由兄弟姐妹共同分担养老责任,减轻独生子女赡养压力。

政策端已给出明确支撑:2021年修法实施三孩政策,取消社会抚养费等制约措施,实现生育与入户、入学等脱钩;2025年起全国推行3岁以下婴幼儿年补贴3600元,申领便捷灵活。地方政策更显多元:湖北天门对二孩、三孩家庭发放一次性奖励、月度育儿补贴及最高12万元购房补贴,带动2024年出生人口同比增长17%;浙江诸暨给予多孩家庭最高40万元购房优惠;多地延长产假至“98天+2-3个月”,男方享25天护理假,夫妻每年各有10天育儿假,待遇不变。
但同时也需正视民众顾虑:经济压力是首要阻碍,住房、教育、医疗等成本让不少家庭“生得起,养不起”;女性面临“丧偶式育儿”与职场歧视双重困境,职业发展受挤压;教育内卷下,养育精力与金钱投入成倍增加;年轻一代生育观念转变,更注重自我价值与生活品质,生育从“义务”变为“选择”。
生育关联国家未来与家庭幸福,需置于发展大局考量。国家正通过政策纾解生育难题,公众也可结合自身实际响应号召。每一个新生命的诞生,既是家庭的希望,更是国家长远发展的基石。
(评论员 雷腾)
图片 雷腾AI制作